索 引 号: | 012947154/2021-00570 | 信息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生成日期: | 2020-03-18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0年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及任务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一、2020年计划初步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提升“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水平,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迈出更大步伐。
在计划安排上主要考虑“三个落实”。一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八字方针”,贯彻落实“六稳”要求,确保经济实现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落实高水平全面小康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监测考核指标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监测评价薄弱短板指标,纳入年度主要目标任务。三是落实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要求,在目标设定上,按照“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提出更高追求,体现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应有担当。
主要指标继续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较2019年目标体系作了微调。一是增加2项指标。新增“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省高质量考核指标。将安全生产纳入约束性指标,强化责任加大力度。二是调整1项指标。将原“建设用地地均GDP”指标更换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与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保持一致。经过以上调整,2020年度目标共有28项,其中预期性指标22项,约束性指标6项。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具体指标考虑安排如下:
——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5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保持在84%以上;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至13.3公顷/亿元,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15.07亿元/千公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调控目标内。
——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下降、地表水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达到省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大幅下降。
二、2020年计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计划安排,建议做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1.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新的“一号文件”,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鼓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高质量开展“生根出访”,布局建设并高效运行海外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内高校全面实施“百校对接计划”。高水平办好第二届南京创新周等重大活动,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继续实施“宁聚计划”,做好人才安居工作,筹建人才房50万平方米。开展创新创业保险试点,对在宁创业失败科技人才、研发失败科技企业提供相关保险保费补贴。
2.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力度,鼓励申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推动科技企业“小升高” “高升规”。精准服务科技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上年目标增长20%以上。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加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亿元。做好科创企业挖潜工作,力争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30家。优化“宁科贷”“宁创贷”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增设立10支以上天使子基金,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支持力度。
3.强化载体平台支撑。推进高新园区企业化运行、市场化管理,高标准建成9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加速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推动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实质化运行。推进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推进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国南极昆仑站天文台望远镜和科研中心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长6.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贯彻落实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00亿元、260亿元、100亿元和8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争南化转型发展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加快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科远智慧等一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和减煤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8%。
5.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4%左右。加速打造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地标,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800亿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建设“一江两岸”现代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达3100亿元。打造江北、河西、南部新城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新增市级总部企业100家。
6.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文件,系统推进数据资源共享、数字产业创新、实体经济融合等工程。建设5G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创新与应用,培育有核心技术或成长型的区块链企业。推动华为江苏鲲鹏生态基地、龙芯中科南方总部等项目建设,推动苏宁整机等产品进入国家名录。
7.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南京农高区、国家农创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全省领先。办好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加强优质农产品供给,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地产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将溧水区打造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区。加强生猪发展保障市场供应,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实现全市猪肉自给率达30%。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8.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全面推进旅游集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新工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等市属集团综合改革。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新增上市公司7家。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深化政务大数据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信息孤岛”。认真抓好国家和省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江宁集成改革、秦淮区“1+4”基层治理新模式等经验成果。
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营商环境指数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宁满意”工程,推行24小时“无休政务”服务。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有效降低融资、用能、物流等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PCT专利申请量达1100件。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水平,出台《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公用企业事业单位100%联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100%覆盖国家备忘领域。
10.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全面落实“1+9”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加大在金融、科研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促进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全力稳外贸,重点服务进出口百强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办好全球服务贸易大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达7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30%。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做大做强临空产业示范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发展高铁枢纽经济区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园区开放创新,加快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争先进位。
11.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着眼“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建设,实施设施联通升级、科技创新合作、产能合作对接等“六大行动”,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加快“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南京市国际友谊公园”计划,深化与全球93座友好城市的资源对接与深度交流合作。创新举办“南京市第四届国际青年交流计划”“走近留学生,宣介新南京”等活动,举办国际大赛12项以上。
(四)拓展国内市场扩大有效需求
12.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完善并落实好促进消费的政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全省首位。拓展实物消费新热点,推进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升级,推动我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区域城市使用。加快5G手机全产业链发展,新增5G基站5000个以上。大力发展生活服务类消费,推动100家以上社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新增养老机构10家、护理型床位2400张、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20个。加大文化体育消费供给,打造一批艺术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3300平方米,新建足球场地84个。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夜之金陵”项目500个。提升消费环境,推动夫子庙高品质步行街建设和新街口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推动新型零售业态发展,网络零售额增长22%。
13.强化招商引资和有效投资。继续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聚焦主导产业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全年实际使用内资额1650亿元。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提高实际利用外资质量。继续办好创新周、软博会、金洽会活动,全面提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账率、项目开工率。推进落实政府投资计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生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的引导带动作用,确保完成228个项目586.3亿元的当年投资计划。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等方向,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推进368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400亿元左右。
(五)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14.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编制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优化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绘制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完善用地计划管理,存量土地供应比率保持较高水平。统筹“东西南北中”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主城中心区更新改造和品质提升,推进落实紫东地区概念性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完善河西新城、南部新城功能,加快东山、仙林片区副城建设,推动江北地区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江宁、溧水等南部片区制造业新增长极,更大力度支持六合、高淳南北两端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江北新区和江宁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建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15.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方案,推动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落实。共建长三角科创圈,加快建设沪宁合综合性科学中心示范带、宁杭生态经济带。编制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宁镇扬同城化,做好溧水、高淳两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建设宁淮特别合作区。
16.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国家和省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百项提升工程”,以长江南京段“生态眼”多源感知系统等实体化项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水平保护。推进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和八卦洲申报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
17.加快发展江北新区。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引领带动作用,新区直管区经济增速继续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聚焦“两城一中心”产业定位,加快研发平台、顶尖实验室集聚,重点打造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新药创制示范基地等,积极创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改革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金融中心等地标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和提升新区功能。
(六)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8.着力提升交通首位度。加快构建“米字型”铁路枢纽,加快建设南沿江高铁、宁淮高铁,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做好宁马、宁芜铁路改造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建设1号线北延线、2号线西延线、5号线、6号线、7号线等11条地铁线路。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建成长江五桥、浦仪公路夹江大桥,续建和燕路、建宁西路和仙新路过江通道。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建成溧高高速,续建宁马、宁合高速公路,启动宁宣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加快推进扬子江大道、红山路—和燕路、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建设,城区快速路网密度达0.34公里/平方公里。提高支路密度、改良道路微循环,加快打通19条跨区断头路,完成24处堵点改造。
19.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环城绿廊,实施滨江风光带三桥至二桥段岸线贯通和景观提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平方米。推进片区环境整治,续建鼓楼中心片区、长江大桥南引桥等12个片区整治工程,新开工梅园新村纪念馆周边片区环境整治。开展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6条主次干道及8个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持续整治河道环境,实施香林寺沟、响水河、外秦淮河等沿河岸线及片区整治工程。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80%。完成滨江水厂二期、溧水新水厂、桥林水厂建设,全市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96%。完成主城68个老旧小区整治,城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3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我的南京”城市智能门户,打造“南京数字治理中心”。
20.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魅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中华门—雨花路街区、南捕厅—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打造文化地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创意设计、影视动漫龙头企业。放大“世界文学之都”影响力,举办南京读书节、“共读南京”等阅读活动,居民综合阅读率高于94%。积极创建“博物馆之城”,加快推进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升级改造工程。办好森林音乐会、文化艺术节、文化和科技融交会等品牌活动,举办首届南京和平论坛以及第九届名城会。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实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活动,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保持在90分以上。
(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2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强化防范和处置金融领域风险,加强重点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风险处置,积极稳妥做好重点企业资金链协调工作,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落实落细债务管控各项工作,管控政府债务,政府性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2.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全市100%的农村低收入人口、100%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脱贫摘帽成果。聚焦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大户、退役军人、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五大群体”开展创业扶持,加快打造一批乡村众创空间,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创业就业增收。积极探索农村各类集体产权的有效实现途径,提高农民资产流动的增值收益。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援助资金8亿元,援建项目200个,携手对口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成果。
2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管控40条,下更大力气解决臭氧和PM2.5污染问题。加快完成VOC减排治理项目,钢铁企业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加强工地扬尘管控和渣土运输监管,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限行要求。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与整治。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2%以上,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省控入江支流达标,市控入江支流基本消除劣V类。完成8座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累计完成率达100%。打好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年度修复面积不小于100万平方米。持续开展森林资源“绿卫”专项行动和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保持全省前列。
(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4.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降低社保费率、失业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优秀创业项目遴选资助等全链条扶持政策,高水平举办系列双创活动。聚焦重点群体,援助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完善就业困难认定细则。加强技能培训,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010人。积极为退役军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退役军人就业安置率走在全省前列。
25.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增量、创优、普惠”三项工程,新改扩建30所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达每万人1所以上。继续推进“新优质初中”“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初中”“教育现代化初中”创建,加快市属高中外扩工程和区属高中提升工程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保持全省前列。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智慧医疗水平,开展国家级医共体和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涉农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新建50个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探索试点安宁疗护服务。每万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保持全省前列,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覆盖率达100%。
26.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全民参保、工伤保险全覆盖,健全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区域间自由流动。适度提升低保救助标准,完善困难残疾人补贴工作,加强15家精神障碍康复社区服务点建设。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自付医保范围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升至63%。推进“温情”救助特困群体,对老弱病残适当放宽社会救助准入条件。完善低保缓退机制,精准落实社保扶贫政策,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器”功能。加快建立由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00万平方米。加强保供稳价工作,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
27.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办好教育资源供给、医养融合发展、公共交通出行等方面十件民生实事,继续“开门办民生”,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群众最关切的身边事、烦心事、忧心事,把为民办实事与群众呼声和需求结合、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与托底保障结合,以小见大,解决老百姓最迫切、最现实问题,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九)强化城市安全治理
28.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深刻汲取“3·21”事故教训,认真接受国务院专项督导,健全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化工、建设、交通、消防等32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改彻底。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治理,持续推进城市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组网,建立健全常态化普查巡查机制,全面摸清城市风险(源)底数,积极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风险。确保大幅压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29.加强安全生产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市、区安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细化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动落实部门安全监管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提升安全监管专业化水平。加强基层安监能力建设,提高专业监管人员配比,持续加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权重,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
30.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筹建“国家级南京危化品安全生产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以信息化助力监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增强抵御事故风险、保障安全运行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1.持续推进平安南京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继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网格规范达标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强化法治南京建设,行政执法365bet赌城网投_365时政_亚洲365bet、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重点领域覆盖率达10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9.8人,每万人接受法律援助数达16件,法治建设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