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信用南京
        无障碍阅读

        征集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项治理

        烟台海阳市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1日 10:41 来源: 阅读 0

          山东省海阳市是农业大市,革命老区,历来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2016年以来,海阳市以获批“山东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特色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科学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和推进措施保障,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建立健全信息征集、评价、共享和应用机制,既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又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为农户提供便利和优惠的信贷服务,更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实现了“政、银、农”共赢格局,为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健全一套推进机制,深化总体部署,压实改革责任 

          坚持把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切入点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一是明确具体“牵头人”。2016年,海阳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银行推动、多方参与、共赢互惠”的工作体系,形成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科学谋划“路线图”。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海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海阳市农村信用体系特色试点示范市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等文件和各类配套细则,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推动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三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出台了《海阳市农村信用体系特色试点示范市建设信息采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有效激发了市、乡、村、户四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强化信息共享,打牢改革基础 

          坚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兼顾质量与广度,确保公正与深度,全力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基础。一是建设信用信息数据库。按照“实用、简洁、连续、可征”的原则,选取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村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参数,建立包括农户家庭基本信息、经营信息、银行信息等内容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行业管理优势,人行海阳支行组织辖内银行金融机构与农户系统实现联网,将网络延伸到基层网点,定期对农户、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进行补充、更新,信息更新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00%。二是加强信息采集督导。对采集的信息安排专人及时审核、导入征信系统,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项、项项真实可信。对进度较慢的乡镇安排专人实行一对一辅导、督导,全面完成预定的信息采集工作任务。截至2018年7月底,累计采集农户信息62389户,累计入库中小微企业基本信息1118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15户,采集比例分别达到80%、100%和100%,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经营主体信息的信用数据库。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系统与辖内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联网,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政府、村委会也接入了系统,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系统在县域的覆盖率达80%。

          三、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实现征信与信贷业务的有效对接 

          信用评级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打造投融资双方互信的支点,也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一把金钥匙。一是建立导向正确、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更好满足信贷需求的信用指标评价体系。依据人总行发布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指标》和《农户信用信息指标》规范,金融办、人民银行海阳市支行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农金融机构,会同筛选确定的东方金诚山东分公司结合实际,共同研究,建立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信用指标评价体系。二是强化评级结果应用。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结合各类经营主体实际,人民银行海阳市支行牵头协调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了“信用培植+金融普惠”工作试点,将各类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固定资产、经营状况、参保情况等进行分解量化,对信用评价80分以上的经营主体可由村委或乡镇政府向承办银行提交《贷款客户推荐函》,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优先办理相关业务,发挥了信用评级(分)在信用约束和利率定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充分调动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信用乡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先后评定信用镇3个(以苹果和葡萄为主导产业的发城镇、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二十里店镇、以石材和网纹瓜为主导产业的留格庄镇),评定信用村212个,评定信用农户2800多户,信用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通过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工作,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为达到信用村镇标准,享受信用村镇的优惠政策,一些村的干部和群众通过现身说法宣传诚实守信的思想,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个别赖帐户也在舆论的压力下主动到信用社归还贷款或签订还款计划,乡村诚实守信气氛日益浓厚,群众信用意识明显提高。

          四、创新一批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力金融惠农,共享改革成果 

          坚持以强农富民为取向,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助推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一是发放“富民农户贷”“惠民便利袋”,让好信用铺就脱贫致富路。涉农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生产周期和农户的需求,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使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对信用评价好的农户,只要年满18周岁,拥有当地常住户口,具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来源,能提供合法有效的土地承包合同、种植养殖合同、购销合同或其他农业生产证明,有不少于2年的经营经验,即可获得贷款额度300万以内、贷款期限最长3年免抵押免担保的支农贷款。农户贷款手续进一步简化,凭手中授信证几分钟便可贷到授信额度内的金额,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真正让“信用”变成了“实惠”、让“贫困户”变成了“小康户”。二是发放“富民生产贷”,让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当前农村产业行业特点,创新组建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比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两委干部+合作社+农户”和“超市+合作社+基地”等新型经济模式,实行信贷资金的精准支持、营销和管理,重点扶持一批林果、茶叶、蔬菜、生猪、狐貂特种养殖等行业的信用示范户。以海阳凤凰顶果蔬合作社为例,该社依托其作为山东省级示范社的信用背景,通过涉农金融机构的“村‘两委’干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20余户合作社成员实现供应链融资280万元,贷款利率为5.75%,比普通农户贷款利率低1.4个百分点,解决了合作社内经济相对贫困农户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富民生产贷”6笔,贷款金额达到3350万元;涉农贷款余额160.25亿元,同比增长8.45%;农户信用贷款6.13亿元,同比增长4.12%。通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农民受益、金融得益、政府满意的多重效果。

          五、营造一种诚信文化氛围,创优信用环境,提升改革成效 

          坚持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来抓,在营造良好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发力,推动诚信意识、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一是加大诚信宣传。利用农村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报道诚信典型和失信案例,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农村群众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在农村开展信用知识系列培训活动。教育广大农民重视积累自身的信用记录,自觉保护自身的良好信用信息,努力把农户培养成为有较强信用意识和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三是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到“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信用文化。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案件专项治理,全面清理了11家涉案企业,真正让“诚信”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张“绿色通行证”。对信用评价一般的农户,在办理贷款时要求提供农户联保、组合担保等证明,同时对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进行限制;对信用评价较差的农户,则要求必须提供足额抵押或质押,并做出在一定期限内提高信用评价标准的承诺,才能办理贷款,切实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随着农民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2017年全市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64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39%。

          六、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信用主体+征信+普惠金融+诚信文化”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海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村支两委、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广泛参与、合力推进、共同受益的结果,诚实守信已逐渐成为当地农村基层的普遍认识,信用体系建设在营商环境打造、社会创新治理、文明和谐社会创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进作用。下一步,海阳市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点带面,继续加快“诚信海阳”建设步伐,筑牢诚信文化根基,力争再经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级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信用评价结果提高对农户信贷支持力度,惠及更广大的农村群体,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并逐步向烟台市其他县市区推广。

        信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