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为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吉林省充分发挥社保垂管体制思想统一谋大事、力量集中办大事、步调一致成大事优势,超前完成国家部署的省级大集中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任务,超前推进全省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做好了准备。
一、依托“放管服”改革,省级大集中一体化信息系统释放红利
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吉林省深刻把握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辩证关系,以省级大集中一体化信息建设为改革抓手,提升社保公共服务能力。网上缴费“零跑动”。从“社保柜面缴费”到“银行窗口直缴”再到“互联网缴费”,实现手机扫码、注册掌上社保APP、网上自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多渠道缴费,群众从多次跑到跑一次,最终实现不用跑。柜员服务无差别。从“专管员”到“综合柜员”再到“网上大厅”,经办权限下放,经办风险可控,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健康认证于无形。从“指纹捺印”到“远程认证”再到“大数据比对”,部门协同平台比对,群众不奔波零成本,破解认证难题让群众舒心。数据互联无“孤岛”。从“数据分散”到“省级集中”再到“统筹运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社保关系转移等复杂业务简便化,省内转移由“3个15天”提速到“一键”即时。扩面征缴精确化。从“一个缴费主体”到“两个缴费主体”再到“全民参保”,力度不断加大,精确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养老保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征缴计划,超收81亿元;2018年上半年超收46亿元。
二、聚焦“放管服”改革,全省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群众办事堵点问题精准发力
为人民谋幸福是社保工作的初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深化社保改革的原力。为构建公共服务现代化格局,吉林省制定了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聚焦突破社保领域“放管服”改革难点堵点。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体系,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加强系统职能、经办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利用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平台下沉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就近办、一门办、一窗办。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社保服务尽在一张网。优化整合社会保险网上经办中央体系,拓宽第三方公共服务渠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框架。三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服务标准只用一把尺。运用制度机制规范公共服务,运用智能系统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清单和业务规程,形成自由裁量基准。四是建立健全工作管理体系,内外协同共铺一条路。搞好内部协同,构建部署落实评价“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加强外部协同,打破“信息孤岛”,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管理,铺设群众、企业办事无障碍通道。五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安全防护力争不漏一个点。全程强化内控监督,事前权限科学分配,事中校验加授权准确严密,事后质检背靠背全方位。全面应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健全精算分析制度。全域加强风控管理,开展风控体系、“双活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六是建立健全服务载体,功能兼容集于一张卡。加快社会保障卡制发进度,提升激活效率,化解对接难题,实现社会保障卡全方位、全流程应用。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吉林省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融入“数字吉林”建设持续加力
吉林省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扎实进展,下一步,在建设“数字吉林”、落实“只跑一次”改革背景下,吉林省将不断健全完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其重塑政商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功能。一要坚持数字化经办,办出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活力。按照管理权限应放尽放,管理事项能沉尽沉原则,以一体化信息系统为基础,实体窗口、网上经办、掌上社保、在线咨询、自助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功能同步跟进,综合柜员制改革同步实现,社银平台与银行系统省级层面同步对接,生产数据加密和基金交易数据电子签名等技术同步应用,社保收支结算自动化同步生成,发挥五级经办、省级集中、流程优化、时限压缩优势提质增效,为“放管服”改革和征收制度改革落地打基础。二要坚持数字化监管,管出基金运行、经办管理的安全和秩序。注重寓监管于服务,运用技术手段详实掌握“数据流、基金流”。注重跨部门联合监管,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社保诚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注重集中指挥调度监控,建立省级监控中心,督办问题开展评估,实现行为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三要坚持数字化服务,服出社保公共服务改革的便利和品质。按照部门服务平台应接尽接,网上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原则,推动构建社保医保业务协同平台、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台、社保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社保税务社会保险费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能力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