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链水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
这是一场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
宏阔目标之下,南京路径明晰。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京以强链补链为抓手,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链一策”,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改革攻坚,抢挖发展新动能
省行业前五强的某水泥企业,年产水泥900万吨,是省内规模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其熟料产能规模是全国60强。2019年4月以来,该企业通过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实施完成了571个工业设备上云,使得该企业每吨熟料可比综合煤耗降低4.23%,可比综合电耗降低12.3%,达成综合经济效益近亿元。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业互联网技术进行节能改造、低碳减排和安全生产监管,已成为水泥、煤炭、石化、钢铁等多个行业的一大趋势。”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副总经理仇卫文向记者介绍。
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
改革攻坚,要跨过这道坎,就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治理紧密耦合,促进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动能不断壮大,更好引领和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关键时期,危中寻机,谁抓住机遇、率先行动,新动能就会爆发在哪里。
我市相关部门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和五大产业地标大框架下,系统梳理了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内的全市产业链基本情况。在综合分析这些产业发展基础、关键环节和骨干企业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这8条产业链,作为自主可控强链补链的着力点,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统计显示,2019年,这8条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5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3个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总量目前位列全省第二;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65%、40%、30%以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8条产业链既是国家和省层面产业基础能力打造的重点,也代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南京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抓住国内外产业链重构机遇,可以进一步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竞争力。
八大产业链势能强劲,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和有效支撑。
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2.2%,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3%;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核心业务收入约8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产业链整体营收约800亿元。
创新应用,“试验场”激发新活力
进入新时代,服务业发展与需求增长明显脱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既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又妨碍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医疗、教育、育幼、养老等服务业发展滞后,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而其落脚点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应用,并打通“用”的环节,解决技术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
“1300多公里以外的富士康深圳工业园区通过高质量外网实时传送至南京的8K视频,是全球首次基于5G+8K的长距离、大带宽、高质量超高清视频直播演示,验证了新型网络架构。”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工业互联网高质量企业外网基础网络服务平台项目,已在北京、南京、广州、深圳等30多个城市开通,并正在推动与格力合作,打造供应链生态互联等。
“以胸部CT平扫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只用5秒钟就能在800多张CT照片中找到最关键的一张,还可以把诊断报告写好。”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张冰介绍,在全流程全系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上,影像学医生的工作从原来的“写作业”变成了现在的“检查作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
8月30日,我市首批17个应用场景发布。从产业类别上看,涵盖八大产业和数字化治理等领域;从应用层面上看,涵盖智能制造、数据融合应用、医疗卫生、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电网、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等领域;从技术需求上看,涵盖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当前热点技术领域。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定期发布示范应用场景,在生产制造、商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开拓和塑造更多应用场景,为技术超前、模式先进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空间,是实施“链长制”的主要工作之一。
政府推动,企业发力,八大产业链中的创新应用屡传佳讯。
硅基智能在语音识别(ASR)、多模态识别等技术领域均掌握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教育等行业;
南京国电南自变电站自动化业务继续保持电力系统市场领先地位,正在积极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新能源微网、智能配电网等方向拓展;
东南大学应用于南钢集团的智能云生产系统,解决了订单管理与生产制造脱节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系统停线率降低20%、生产劳动效率提高20%;
……
南京正以这种方式,创造新的需求,激发新的活力,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的“试验场”,搭平台、给机会、挖需求、找市场,让更多企业发现机会、发现价值,去围绕痛点、难点解决问题,寻求更具前景的创新模式和产品方向。
集聚人才,构筑竞争新优势
历史证明,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不断创造供给能力。然而,创新能力不强,却被比喻为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创新是第一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要想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
目前,我市涉软从业人员已超82万人,软件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约20万人,有庞大的人才“蓄水池”;智能电网产业拥有国内攻克世界级难题的科研团队、国家级人才7人、科研技术人员超过30000人,人才梯度合理,高层次人才对产业引领支撑作用明显;位于栖霞区的中国(南京)智谷作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已汇聚了姚期智、张钹、李开复等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50余人以及研发人员5000余人……
记者注意到,南京创新实施“链长制”,把“加大高端人才集聚”放在重要位置。
“人才不仅是企业、产业获得成功的基石,更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尤其是优秀、顶尖的青年人才,是发展创新型城市所必需而又稀缺的资源,也是软件和人工智能企业正在激烈争夺的对象。”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董事长俞扬说。
俞扬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2019年被聘任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成为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教授团队的一员,并孵化了一家估值过2亿元的创业企业。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分产业链编制产业人才地图,加大海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优化调整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奖补政策,加大对产业紧缺高端人才的奖补力度。
同时,吸引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本科毕业生来南京就业创业,对用人单位引进符合八大产业链方向的上述人才,制定针对性奖补政策。对八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根据经济贡献赋予人才举荐权,重点人才团队成员可破格享受相关人才服务政策。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南京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发展格局,以强链补链为抓手,集聚产业链人才优势,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构筑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