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沈力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为全景式呈现2022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状况,概括和展望2023年南京发展新趋势、新特征,今天,我市正式发布2022—2023年度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为大家介绍和解读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感兴趣的问题。下面,请曹劲松院长作情况介绍。
曹劲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2023年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就社科联、社科院编撰的2022—2023年度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的情况给大家作介绍和汇报。下面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2022—2023年度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蓝皮书是由第三方机构对某项领域做的综合性的研究报告。南京市社科联、社科院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会推出一本经济社会发展的蓝皮书,截至2022年,我们一共推出了17本,其已成为趋势研判、决策咨询、热点分析、资政参考的社科品牌。去年,我们在推出《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的基础上,增发了《南京创新发展蓝皮书》。今年,首次拓展为《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和《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三本,正式形成综合领衔、专题配套的社科蓝皮书系列,并首次由市社科院研究所根据自身研究领域,承担专题蓝皮书编撰任务;文化发展蓝皮书由文化所负责;创新发展蓝皮书由社会所负责。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22—2023)》分综合篇和专题篇两个部分。综合篇以新形势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汇集了对南京经济发展总体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既有对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总结和展望,也有从科技创新发展、城市交通、建设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展望。专题篇分为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五个专题。力争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新样貌,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南京经济发展,从开放型经济、双向投资、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国企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研判。二是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对卫生健康事业、社区治理、创新人才汇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城镇住房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关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效,对文化产业、教育事业以及“双减”政策实施进行探讨。四是紧盯绿色发展。从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及高新区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剖析。五是聚焦乡村振兴。对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产业融合、现代农业农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2—2023)》按照内容分为1个总报告和5个专题,共21篇论文或报告。总报告《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系统梳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并从文化共识、文化发展动能、城市文化地位、文化发展导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专题“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研究了如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等问题;专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析了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专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析了南京文旅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尤其关注到了“智慧旅游”“剧本杀”等新型文旅业态;专题“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文化人才”分析了新时代南京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未来路径,这一专题特别关注了南京的“文艺两新”;专题“聚焦文化发展的时代前沿”分别从短视频与直播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新动向、文化传媒全球百强企业的元宇宙战略布局等方面,介绍了元宇宙、直播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2—2023)》分为创新战略篇、创新人才篇、产业创新篇、区域创新篇、场景创新篇、协同创新篇和他山之石篇七个部分,共29篇稿件。创新战略篇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层面、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角度,探讨南京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空间的突破口;创新人才篇围绕人才治理体系建设,破解海外人才引进、校地合作等重点难题,并对南京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市场做出态势分析;产业创新篇着重对南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与绿色智慧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进行剖析,并给出对策建议;区域创新篇展示了南京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六合科技创新港等2022年表现活跃的几个创新区域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思考;场景创新篇遴选了2022年南京在数字化改革、一网统管、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几个代表性应用场景创新案例;协同创新篇着力于对南京都市圈、南京对口支援与协作帮扶的跨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探索进行总结与展望;他山之石篇重点展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的成效经验,为南京制度创新和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蓝皮书的组织、编撰、出版和发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凝结了南京市社科院全体人员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希望蓝皮书能够全景式呈现2022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创新发展的状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托,全面对标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准把握南京城市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南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最强大脑”。谢谢!
主持人:感谢曹劲松院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自己所属的媒体机构。
金陵了望记者石尚昀:我是金陵了望的记者。请问本次发布的《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2—2023)》将对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什么作用?
曹劲松:此次三本蓝皮书中的《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是从2021年开始推出的,此次是第二次编撰出版。从蓝皮书本身的发展定位来讲,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是“把脉”。它是对南京创新发展的主题工作实践情况进行的判断和把握。第二是“参考”。在“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提出更好的发展路径建议,与政府工作报告不同,它是一种咨询类的成果,为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2—2023)》是提供给“两会”代表委员作为资政的参考,起到参考的作用。第三是“启发”。通过对南京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实践探索、制度成果以及产生成效进行系统地分析,包括发展中的短板、不足,以及与其他创新城市的对比。因此,它无论是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政府部门,还是对于从事社科研究的企业和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来说,都具有启发作用。
围绕着蓝皮书的这三大作用,在聚焦创新发展方面,立足于能够通过这种延续,将南京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当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找出我们的优势和短板、不足,做到知己知彼,对下一步如何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要求,更好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总的来说,就是“把脉”“参考”“启发”三个功能。具体到创新领域,针对的是这一领域的专题研究,希望创新领域的发展研究能够比较系统地持续下去,今后创新发展蓝皮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蓝皮书编撰过程中,除了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参与之外,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也能够参与到有关研究中,将企业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享,进行行业领域内的比较分析,促使南京汇聚更好的科教资源、创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成为创新发展龙头,尤其是在产业链布局上能够以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为引领,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更上一个台阶。
光明日报记者武鹭帅: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本次系列蓝皮书的扩展中增加了文化发展专题,请问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曹劲松: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多了一本《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为什么去年的没有叫系列呢?因为从一本到两本,翻了一倍,但是还没有形成三种为众。今年的三本在创新基础上,将文化作为单独领域设为专题,我们是希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都能逐步形成专题性研究,“专题性”不是对“综合性”的替代,而是一种深化。
这一次我们在系列当中拓展了《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与南京的城市特质密切相关。南京市2019年在联合国创新网络城市打造“文学之都”后,在中国书刊业发行业协会,又获得了“书店之都”的称号,这使得南京的人文城市气质尤为凸显。南京市文脉悠长,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众多,文化资本强大。南京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发展都市,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作为我们长线研究的主体,在系列蓝皮书中占比较重的分量,在现代化建设中,在体现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过程中,如何凸显城市特色是主要出发点,因此我们在今年的系列蓝皮书的扩展中增加了文化发展专题。
同时,这也对标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中国特色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现代文化的枢纽城市,无论是作为“文学之都”“书店之都”,还是以后会有其他的比如“戏剧之都”“影视之都”称号,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按照文化强国的要求,彰显和发挥城市的文化优势,使其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能够体现城市特色,我们率先在形成系列蓝皮书的过程中,从创新走到了文化。
今年,我们聚焦于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壮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等内容,是希望能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江苏和南京的强富美高的新要求中,如何体现美,如何走在现代化前列,这种高水平的发展怎么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过程当中体现,因而做了一个文化发展专题。
我们现在谈的文化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的文化,文化产业本身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是相互关联的。刚才介绍的系列蓝皮书的内容构成中有适度的交叉,比如《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里面也有文化教育和创新,专题篇虽然以创新或文化为主,但也会涉及不同领域,如事业、产业部分。
从目前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业态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活动,这个实践过程中虽然有过去按照行业大类或学科分类进行研究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科交叉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条件综合基础上的新发展,这预示着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系列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界方面会有一些新的研究和布局。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到社会五位一体综合性发展的跨界系统性研究中,把系统的观念贯穿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高质量发展中。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会后可与发布单位联系。请大家稍作休息,稍后召开今天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