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沈力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更好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按照市委“拼经济”部署要求,近日,我市将组织实施加快培育壮大产业经济五大行动,紧抓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稳住全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军、市工信局副局长郭玉宁以及市规资局副局长徐明尧,来为大家介绍五大行动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工信局副局长郭玉宁介绍《南京市“拼经济、稳增长”加快培育壮大产业经济五大行动》相关情况。
郭玉宁: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南京市“拼经济、稳增长”加快培育壮大产业经济五大行动》作简要解读发布。
一、产业链提升行动。围绕构建“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推进集群培育和强链补链固链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举办南京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峰会、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产业链系列品牌活动。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联合重点电商和直播平台举办直播带货促销活动,推介本地优势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促进数字服务的出口。组织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园举办专场交流推介活动,重点对园区内数字直播、数字文化、数字金融、数字教育、电子竞技等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企业进行专场推介。三是打造“宁创”品牌系列活动。2023年计划举办宁创品牌活动10场以上,以“宁创新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全市创新成果落地推广。以“宁创未来”加速未来产业发展落地,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大未来产业行动计划,设立“未来通道”“未来学堂”“未来联盟”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全市未来产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
二、“宁工品推”抢订单拓市场行动。发挥“宁对接”南京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支撑作用,实施“宁工品推”,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
一是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推动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推出更加优惠的信息消费套餐,支持南京电信举办数字乡村产品推广大会、智慧家庭节。加快建设信息消费星级体验中心,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鼓励T3出行、中国移动咪咕等平台企业参与发放消费券等优惠促销活动。二是加强消费类电子产品推介。组织博西华、创维、艾欧史密斯等企业开展本地促销活动,鼓励市民升级家电。联合各大电商平台,邀请家电品牌企业入驻,开展线上促销。在南京南站设置“消费类电子产品宣传专区”,扩大品牌影响力,方便企业开拓市场。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组织新能源汽车地产品牌走进南京大企业试乘试驾,开展南京都市圈巡展,推动本地热销车型在活动中优惠让利。积极搭建新能源汽车网上直播带货平台,方便广大消费者一站式购车,真正将车展开到消费者家门口。四是组织优特钢产业链对接。邀请汽车、造船等重点企业走进我市钢铁龙头企业,通过实地参观产线、集中展示产品和现场专题推介等,帮助企业精准对接。五是开展优质特色消费品促销。依托“年货节”等活动,畅通生产企业、电商平台、消费群体的对接渠道,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宣传推广我市食品、服装等行业地产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地产品牌的知名度。
三、狠抓投资扩大生产行动。围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一是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鼓励全市制造业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资力度,力争2023年培育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示范车间、1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二是积极扩大工业有效投资。进一步强化项目和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加快投产达效,用好国家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省级高端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的补助等政策,落实《南京市工业企业重大设备技改项目奖补实施办法》,鼓励全市更多企业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装备、能效环保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2023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3.5万个,加快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到2023年底建成260座换电站,新建公共充电设施3000根,发展私人充电桩2万根。四是支持工业企业投资扩产。出台《鼓励工业企业稳产增产扩产奖励实施细则》,对于全年产值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增产达效。
四、走出去寻商机引项目行动。围绕产业方向精准策划产业专题招商,聚焦在宁央企、重点外资企业发挥“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磁场作用,加快引进储备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
一是推动央地深入合作。依托在宁央企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争取央企总部在宁实施提质增量新项目,布局新产业和新赛道,力争引进一批央企的二级、三级总部以及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开展产业精准招商。结合国内先进城市产业技术和资源实际,开展系列产业招商推介,北京专场活动聚焦数字经济,上海专场活动聚焦集成电路,深圳专场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三是促进区域产业协作。组织举办南京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专题活动,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衔接的供需对接新机制,帮助广大企业做大“朋友圈”、做长产业链。
五、办实事解难题助企增效行动。进一步畅通政企联系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服务专员制度,全面高效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开展常态化服务企业活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岗降本、融资增效等企业的急难愁盼,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同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企业诉求应答员、助企发展指导员。二是优化企业服务专班运行机制。加快推动市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等工作专班职能由“保运行”向“促发展”转变,坚定企业发展的信心,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三是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实现线上惠企政策直达申报,让企业“应享尽享”。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提高免申即享政策的执行效率。四是建立人才赋能产业双提升机制。制定“1+2+3”南京产业人才系列政策,优化产业人才服务,形成人才、科技、产业互为促进的强大合力,推动南京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快车道。
主持人:感谢郭玉宁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军介绍我市扩大有效投入、保障项目建设的相关情况。
何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投资和项目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和条件,为更好地扩大投入、保障项目,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紧抓利好政策,着力实现投资的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对照国家明确的投向领域,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推进,推动资金用好用足、用到实处。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各专项资金额度,做好项目准备和储备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二、结合南京实际,加快补齐投资短板。优化完善“一城一策”方案,持续推进“极美南京、宜居宜行”等系列住房旺消费活动,促进刚性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企业加快向新发展模式转型,进一步提振房地产投资。结合南京特大城市发展实际,落实国家适度超前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统筹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围绕引导项目合理布局、解决融资难题、创新投融资方式、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等重点方向,促进民间投资积极健康发展,让民间投资进得来、留得住、立得稳,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
三、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发挥应有实效。重大项目建设是对投资的有力支撑,做好明年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明年的项目清单制定中,我们重点做了相关考虑:
一是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清单编制的重点放在重大产业项目上。目前明年的重大项目清单中先进制造业项目个数和年度计划投资较今年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重点安排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创新发展项目,紧紧围绕持续壮大“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优先安排一批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项目。三是聚焦新项目培育经济新增量。除按时间节点排定的确保开工项目外,我们还鼓励各区推动存在开工可能的项目申报为力争开工项目,将可能落地转化的重大产业项目纳入前期项目协调推进,充分体现明年项目清单的奋斗性,争取尽量多的建设实效支撑明年经济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创新,提高对项目建设服务水平。在《南京市重大项目推进十项举措》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对列入省、市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贴心办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打造最高效便利的项目建设环境。协调规划资源、城市管理、绿化园林、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精准支持保障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等需求;定期举办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活动,强化项目建设资金要素保障;用好渣土弃置场协调机制,“一项目一方案”协调推进渣土外运问题;优化供配电跟踪服务机制,“一户一册”动态追踪在建项目供配电工程服务进度。职能部门“多跑腿”,项目企业“少烦恼”,进一步拉长项目要素保障服务链条。
在这些举措的实施过程中,将进一步用好、用实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机制。按照项目建设问题事项板块部门牵头会办、市重大项目办协调会办、市政府重点会办的三级会办要求,明年项目推进工作中,着力把工作关口前移,集中更多力量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前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紧盯项目增量来发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提高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强化提高问题解决时效,实现问题事项即时交办、限时办结、全时跟进,以更高效的问题协调效率稳住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度条”。
五、明确责任强化保障,努力打造高效工作机制。下一步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我市项目建设攻坚专班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发挥项目储备、用地需求保障、用林需求保障、用能需求保障、征收拆迁保障、环评服务保障、文物勘探保障、渣土运输保障8个工作小组攻坚作用,打造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多方联动的专班工作体系。各小组定期集中会办项目问题,集中力量攻坚,一项目一方案,精准施策、定点破题,着力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打通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卡点,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效。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攻坚专班激励机制,继续将市级职能部门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市级机关绩效考核,激励市级职能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这五个方面就是我市扩大投入、保障项目的介绍,我们也真切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市投资和项目工作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何军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市规资局副局长徐明尧介绍重大项目服务保障的相关情况。
徐明尧: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南京市规划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就重大项目的重大资源保障和服务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规资局以“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干在实处、示范引领,更好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重大责任”的具体要求,通力协作、加压奋进、真干实干,积极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作用,全面加强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服务,全力保障我市重大项目落地达产,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经济“压舱石”作用。
全年我市预支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规模1.83万亩,落实各类用地计划3.2万亩,获批17个成片开发片区共5.54万亩,获批征转用地3.61万亩,供地3.84万亩,较好完成了全市重大项目以及基金项目的用地保障和规划审批服务工作,其中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以先行用地方式保证了项目开工建设,双双刷新了全国先行用地报批记录,为全市扛起“勇挑大梁”重任提供了坚实的规划资源基础。今年市规资局两次被市里评为“重大项目服务改革创新优星”部门。
一是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工作计划。年初,市规资局及时认真核实梳理年度重大项目计划中各项目具体审批服务需求,对重点难点项目制定专项推进计划,统筹推进保障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落地。第四季度,市规资局积极沟通引导招引项目科学选址,提高2023年度重大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并牵头组织召开了重大项目、重点招商项目规划资源有关政策宣讲会,面向市区发改部门(重大办)、市区规划资源部门、市区投促部门进行规划资源政策宣讲培训,推广普及“多规合一”移动平台,从源头加强引导,提高项目选址落地的合法合规性,助推重大项目、重要招商项目保障工作形成合力。同时,梳理校核了全市已批复的成片开发范围内产业类和商业类可招商用地情况,建立用地数据库,为我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保障机制。成立了局稳经济保障重点项目工作专班,从计划统筹、加强联络、全程监管、通报分析、会议调度、用地配置、审批服务和考核督办八方面入手,并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规划资源保障,有力推进了地铁7号线、9号线、福特、蜂巢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为落实稳经济增长要求,今年自然资源部、省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用地保障新政策,文件发布后,市规资局立即组织相关处室、分局、直属单位认真学习新政内容,深入领会新政精神,主动靠前服务,利用新政要求,想方设法加速推进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重大项目专题调度。今年特别注意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推进力度,市规资局多次牵头召集市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十余次专题调度研究宁芜铁路、宁淮城际、北沿江高铁、日立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芯爱集成电路封装用高端基板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推进工作,推进成效明显。省重大项目——福特电动车核心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用地保障时间紧,为推进项目落地建成,市规资局及时与企业沟通,召开项目专题调度会,合理布局项目选址,倒排工作完成时序,并联优化工作环节,该项目从启动征地到完成供地仅用4个月时间,突破了此类用地常规保障时间。另外,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解决光伏项目推进中的卡点问题,市规资局召开专题会对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等事项进行讨论研究,并根据国家、省级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主动会同市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为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供了依据。
四是有效畅通重大项目沟通渠道。认真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对重大项目推进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争取省厅对我市重大项目的空间指标、农转用指标、用地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积极参加市重大办、市投促局等部门召集的项目问题事项协调会,涉及项目60多个,会前注意详细了解涉及项目基本情况,会上认真沟通协调项目问题,会后形成会议记录及时交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认真落实局系统重大项目月报制度,统计梳理通报重大项目在规划资源各个环节的工作推进情况,及时传达上级工作精神,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加快重大项目保障节奏。
五是全面深化重大项目审批改革。主动转变审批理念,对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问题,做到提前预判、提前介入,提前一步研究设计最佳解决路径和方案,实现要素保障从“应保尽保”向“应保快保”提升,从“串联办理”向“并联办理”优化。继续提高审批效率,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容缺受理,方案上报到取得批文仅用时8个工作日,审查周期缩短近3个月;推行出让用地规划条件、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勘测定界“四合一”办理,审批效率提升约60%,实现申办次数和办理时间“双减半”。持续深化审批改革,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可同步申办获得不动产权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全国首家实现土地抵押交易及抵押权登记“全程网办”,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登记财产”标杆城市,社会反响较好。
2023年市规资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局稳经济工作专班作用,主动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提高重大项目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和服务保障质效,加快项目的建成促产达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规划资源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明尧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在提问前先通报自己所属的媒体机构。
南京电视台记者陈尹:我是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刚才市发改委领导介绍了我市在扩大有效投资、保障项目建设方面推出了不少工作举措,那么如何将这些举措顺利落到实处?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何军:好的,感谢媒体朋友对我们重大项目工作的关心。关于2023年重大项目工作,我们将力求“实”字,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推动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落实落细,更好地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全力稳住明年经济大盘,具体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制度先行,明确工作职责。继续推进实施《南京市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基本程序》,优化项目建设分级会办机制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健全和完善我市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机制。研究制定2023年重大项目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对项目用地、用林、用能、事项审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优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项目推进实效。
二是凝聚合力,强化协调联动。牢固树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力围着项目转”的工作意识,进一步发挥市委市政府专题调度,市、区重大办牵头抓总,市各板块、各责任单位主动作为,各级要素保障部门联动推进的组织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重大项目专题服务活动,多部门联合下沉项目现场,及时梳理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切实为项目建设企业排忧解难。推进重大项目攻坚专班建设,以“1+8”工作架构分组攻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三是跟踪问效,抓好工作落实。每月跟踪《南京市重大项目推进十项举措(试行)》《南京市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机制》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市级职能部门服务重大项目推进的举措和成效。研究优化2023年重大项目考核办法,继续将市级职能部门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市级机关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项目责任单位、市级职能部门工作能动性。同时,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对我们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我市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
现代快报记者冯茜:我是现代快报的记者。当前是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南京如何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谢谢!
郭玉宁:谢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两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对南京经济的影响,我们搭建了“宁对接”——南京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了多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线上线下集中展示本地企业产品,及时发布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生产。
下一步,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我们将深入实施“宁工品推”系列活动,积极推广南京企业和产品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围绕信息消费、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通过产品推介、需求发布、实物展示等形式,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谢谢!
龙虎网记者吴雪静:我是龙虎网的记者。从总体情况来看,自然资源紧约束、土地集约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大趋势,那么规划资源部门是如何平衡资源紧约束和项目要素需求之间的关系呢?谢谢!
徐明尧: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你对我们规划资源工作还是比较了解的。规划资源部门在重大项目保障过程中,承担着选址、规划、征地、供地、办理不动产权证等一系列的工作,基本贯穿项目建成的整个过程,还要解决空间指标、用地计划、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一些系列需求,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重、环节多、链条长,同时还面临着自然资源紧约束、土地集约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因此重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落实“保需求、快审批、提效能、守底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同时,坚决守好底线,通过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提高审批质效,加快项目落地建成,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守住底线。底线就是“三区三线”。“三区”突出的是主导功能引导和政策引导,“三线”强调的是边界刚性管控,尤其要严格遵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三线”刚性管控要求。
二是坚持城建开发。在过去的一些建设中可能还存在相对跳跃式发展的情况,这种方式不利于土地效益综合发挥,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坚持城建开发,主要是要相对集中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项目落地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得“建一片成一片”,提高整个片区的建设效率。
三是集约用地。集约用地与用地指标直接相关,在新增的建设用地上要设项目落地的门槛,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比如对投资、容积率等要提要求,确保在有限的建设用地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时,鼓励对存量用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可以通过转换功能提升容量,提高土地利用的实效。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没办法独立用地建设,为此我们鼓励园区政府平台建设标准厂房,分层租用给相应的中小企业使用,来解决他们工业载体的需求。
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措施破解资源约束和项目空间需求的难题,来实现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需要了解进一步的情况,可以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